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矮、穷、丑,通过开放后全国第一则征婚启事娶了个漂亮女大学生

2022-08-26 18:10:07 2982

摘要:有人说敢于尝试,生活才会精彩。而很多人在总结生活经验时也发现,尝试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有时确实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惨遭退婚1984年的一天,27岁的煤矿工人朱俊芳呆坐在宿舍里,满腹的惆怅,他在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而发愁。用与现在流行的“高、...

有人说敢于尝试,生活才会精彩。而很多人在总结生活经验时也发现,尝试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有时确实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惨遭退婚

1984年的一天,27岁的煤矿工人朱俊芳呆坐在宿舍里,满腹的惆怅,他在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而发愁。

用与现在流行的“高、富、帅”完全相反的三个字来描述朱俊芳本人的状况是颇为贴切的,这三个字就是“矮、穷、丑”。

朱俊芳1957年出生在河南商丘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母脸朝黄土背朝蓝天每日辛苦劳作,所得也只能供全家六口人勉强糊口。

朱俊芳是家中长子,他还有三个弟弟,在农村,家中的长子负担比较重,要替父母分担家务干农活,要照顾弟弟妹妹。在父母的要求下,朱俊芳小学只念到三年级就辍学回家下地干活、还要照顾三个弟弟。

因为营养不良的关系,朱俊芳16岁时身高还不到一米六,又矮又瘦,性格也很内向。

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孩子就是念几年书,稍大一些就回家务农,到了十八九岁娶妻生子繁衍下一代,重复父母走过的人生轨迹。

如果不是朱俊芳定亲后遭到嫌弃,他的人生大抵也会如此。

16岁那年,父母开始为朱俊芳张罗找对象,有亲戚给他介绍了邻村的一个女孩,朱俊芳的父母想到家里条件很差,所以也不敢挑剔。

朱俊芳的父母拿出家中不多的一点积蓄给女孩买了一份聘礼,托亲属送到女孩家,女孩家收下了。这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这门婚事基本成了。

因为当时朱俊芳和女孩年纪还小,所以这门亲事订下来后,朱俊芳和女孩各忙各的,两人互相间也没有来往。

转眼三年过去,眼看儿子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朱俊芳的父母便张罗着把大儿媳妇娶到家。这个时候,女孩父母提出要到朱家来看看。

女孩家提出的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你老朱家要娶人家闺女,总得让人家父母和女孩来家看看准备得怎么样,人家才能放心。

当准岳父岳母和未过门的媳妇来到朱俊芳家里后,却看到了令他们心寒的一幕景象:破败的院墙里几间土坯房摇摇欲坠,屋里除了一铺炕和一张桌子,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朱俊芳那三个还未成年的弟弟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蜷缩在炕上怯生生地看着他们。

看到这一幕后,准岳父岳母领着朱俊芳未过门的媳妇转身就走,任朱俊芳的父母在后面怎么喊,头也不回……

几天后,女方家托人把彩礼退了回来,这门婚事儿就这样告吹了。

被退婚不久,朱俊芳的父亲查出了重病,很快故去了。朱俊芳的母亲因过度劳累身体也不好。

被退婚、父亲去世,朱俊芳接连遭受人生中的重大打击。在当时落后的乡村观念里被退亲是一件奇耻大辱,被退婚使朱俊芳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家徒四壁、体弱多病的母亲,守着几亩地过活的兄弟四人,怎么改变这一切,这是那时朱俊芳每天都在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想来想去,朱俊芳意识到:如果还是靠着那几亩地他们兄弟根本没有出路,弟弟们将来也会重蹈他的覆辙,朱俊芳决定走出家门出去闯一闯。

他通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广告,娶了个漂亮女大学毕业生

就这样,不满二十岁的朱俊芳来到了离家500多里地的济源,恰逢济源一个煤矿招工,朱俊芳报了名,成为一名矿工,在这里干了六年。1982年,朱俊芳又来到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了一名井下通风工。

井下工作既脏又累,安全风险还很大,很多人不愿意干。但朱俊芳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因为他深知只有干好这个工作,他和家人的贫困生活才能得到改善。

朱俊芳每天踏踏实实的工作,任劳任怨,与工友们相处融洽,他的扎实肯干得到了工友们的赞扬和肯定。

不断有热心的工友给朱俊芳介绍对象,但人家一听他的情况,不是嫌他家穷,就是嫌他个子矮,一直到了27岁的大龄,朱俊芳仍然是光棍一个。

时间来到了1984年,来到了文章开头那一刻。这一天朱俊芳正待在宿舍里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发愁,关系走得很近的工友王好义走了进来,王好义平时喜爱读书看报,对当时书报杂志上刊登的有关大龄青年婚姻问题的讨论十分关注,他对好友朱俊芳的烦恼也十分了解。

1984年三月,王好义给《中国妇女》杂志写了封信,在信中讲述了朱俊芳的烦恼,希望得到帮助。杂志社很快回信,说可以为朱俊芳刊登征婚启事。

王好义收到回信后,立即来找朱俊芳要照片。朱俊芳一听,觉得把照片登在杂志上找媳妇很丢人,王好义说:“找不到媳妇才丢人呢!”

王好义拉着朱俊芳来到照相馆,拍了照片,又帮助朱俊芳写了征婚启事并附上15元钱,一块寄给了杂志社。

1984年5月15日第5期《中国妇女》杂志刊登了朱俊芳的征婚启事,在这份中国开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广告中朱俊芳这样介绍自己:

透过这则征婚启事可以看出朱俊芳的朴实坦诚,他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本人条件一五一十地展露出来,对女方却没有提太多的要求。

征婚启事发表后,朱俊芳并没抱太大的希望,他心里想:有哪个姑娘能看上我这个其貌不扬的农民矿工呢?

令朱俊芳没有想到的是,征婚启事登出不长时间他便收到了第一份惊喜,一个上海姑娘给他来信了。

识字儿不多的朱俊芳拿着信找到了同事,让同事念给他听,同事看过信后告诉朱俊芳:这个上海姑娘要和你交朋友。

这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来信雪片般飞来,陕西的,湖南的,四川的,还有北京上海的,应征来信达到了上百封,朱俊芳一时竟不知如何选择。

正当朱俊芳犹豫不决之际,有一位东北姑娘竟然主动登门前来应征。

这位姑娘叫李萍,她的家远在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李萍21岁,身材高挑,长相出众,她出生于干部家庭,师范大学毕业,在大学里学的是音乐系,毕业后当了音乐老师。

李萍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了朱俊芳的征婚广告,她觉得很新鲜,也觉得用这种方式找对象有些丢人。

李萍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李萍父亲的婚姻观念非常传统,他反对李萍自己找对象,怕李萍上当受骗。他给李萍四处张罗,他觉得合适便催促李萍去相亲。但李萍觉得自己的婚姻大事应由自己做主,她决定摆脱父亲的束缚去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

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李萍离开了家,怀揣着则发的几十块钱工资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她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骨感,李萍来到北京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能与她梦想中的白马王子来一次令人心醉的邂逅。眼看带的钱就要花光了,该何去何从李萍有些拿不定主意。就这样回家李萍心有不甘,一想到回家后还要整日面对父亲没完没了地唠叨,她就觉得受不了,可不回家,又该去哪里呢?

就在李萍彷徨无措之时,她忽然想起之前看到的那则征婚启事,她一时心血来潮决定去见见那个人。

这是李萍到焦作后写给朱俊芳的信,在信里李萍约朱俊芳见面。朱俊芳看到信后傻在了那里,他想不到真的有姑娘上门来找他!

第二天,朱俊芳在同事陪伴下来到焦作市招待所去见李萍。双方见面后,朱俊芳和李萍都大感意外,只不过一个是意外之喜,另一个则是大失所望。

朱俊芳看到的是一个身材高挑,长相俊秀、气质和谈吐都颇为不凡的漂亮姑娘,这个姑娘比自己小了整整六岁。

而李萍看到的却是矮小黑瘦,长相老气的一个男人,与征婚启事上的照片好像不是同一个人,李萍感到很失望,她想第二天便离开。

然而,朱俊芳工友们搞的一个恶作剧却使李萍改变了想法,这个恶作剧也改变了李萍的人生。

当天晚上,几个热心矿工为捏和朱俊芳和李萍,把他们反锁在一个房间里,想让他们之间发生点什么,使生米变成熟饭。

房间内就一张单人床,李萍坐在床边,朱俊芳远远地站在地上,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说话,僵持到半夜时朱俊芳给李萍拿了床新被子,对她说:“你放心睡吧,我不过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李萍真的困了,就躺在床上睡着了。朱俊芳则在凳子上坐了一宿。天一亮,他就主动提出送李萍回东北老家。

矿上领导得知此事后,认为工友们的做法有些过火,严厉批评了他们,同时找到李萍,问李萍心里怎么想。

其实李萍醒来看到朱俊芳坐在凳子上睡觉时,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憨厚,是个老实人,那一刻她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对矿上领导说想再住一段时间品品看。

随后几天被朱俊芳充分利用起来,他带着李萍在矿上参观,一日三餐给李萍送好吃的。一天,到饭点时李萍去食堂看到朱俊芳在食堂吃馒头就咸菜,旁边放着给她买的炸鱼和包子,这使李萍很感动。

为了使李萍的家人放心,李萍到焦作后,朱俊芳便帮李萍给家人拍去电报报平安。

接到电报后,李萍的妈妈、姐姐来到焦作要带李萍回家,李萍却说她要留下来。她对妈妈说:“妈,他见了我就跟我说,你要觉得行,就留下,不行,我就给你买火车票送你回去,我看他是个老实人。你看他登的征婚启事,别人找对象,都是夸自己如何好,他却把家底一五一十全交代了,就冲这点,我想留下试试看。”

留在焦作的李萍在矿工子弟学校当了一名音乐教师,开始与朱俊芳正式交往。有工友提醒朱俊芳说李萍是大学生,长得又那么好看,你和她差距有些大,姑娘新鲜劲儿过了就走了,你别太当回事。

朱俊芳听了只是笑笑也不吭声。接触了几个月后,朱俊芳为使李萍更好地了解自己,带李萍回了一趟商丘老家。

李萍亲眼看到了朱俊芳家里的困难情况,朱俊芳还向李萍讲述了自己当初遭退婚的经过。

朱俊芳对李萍说:“我负担很重,三个弟弟都靠我照顾,我家太穷了,你要是觉得不行,你就走吧,不能让你跟着我受穷。”

听到朱俊芳的话,李萍觉得朱俊芳很有担当,也非常的坦诚,她觉得眼前这个瘦小的男人值得信任,值得自己托付终身。李萍对朱俊芳说:“只要咱们勤快肯干,早晚会过上好日子的,现在穷点,我不怕!”

1984年的国庆节,朱俊芳和李萍结婚了,来自中国中部和最北边的一男一女通过一则征婚启事,冲破门当户对,学历、容貌、身高的差异和偏见结合在一起。

朱俊芳和李萍刚结婚时,常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在背后小声议论说他俩过不长,说朱俊芳配不上李萍,甚至说不知道啥时候李萍就走了,朱俊芳听到这些议论总是不屑一顾,他很有信心地说“我媳妇不会那么做!”

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媒体征婚这一新鲜事物,使很多远隔千里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功德无量

与所有人的婚姻一样,朱俊芳与李萍的婚后生活有苦有甜,有欢乐有泪水。

婚后第一年的夏天,东北长大的李萍受不了河南的闷热,不善表达的朱俊芳看在眼里,一向非常节省的他拿出积攒的两个月工资,买了个最好的电风扇给妻子降温,邻居家的媳妇们都羡慕的不得了,说朱俊芳真疼媳妇。

婚后第二年儿子出生了,朱俊芳当爸爸后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他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李萍总是叮嘱丈夫要注意安全,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独自承担了照看儿子和打理家务的重担。朱俊芳也不负妻子的期望,每个月他都比其他矿工多挣两三百元,还连年被评为矿先进工作者。

朱俊芳和李萍妇唱夫随,和和睦睦,他们家连年被评为矿上的“五好家庭”,李萍个人还被评为“女工家属安全先进个人”。1999年,北京多家媒体认证朱俊芳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征婚第一人”。

但每个家庭都不可能总是欢声笑语,一帆风顺,总会有波折,有不如意。

2003年,朱俊芳和李萍18岁的儿子突感不适,最终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朱俊芳和李萍为了给儿子治病东挪西借,还卖掉了房子,好在经过治疗后,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

在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婚姻时,朱俊芳总觉得对不住妻子,自己条件差、文化低,性格又内向,而妻子是大学生,能歌善舞,开朗大方,自己在物质上无法让妻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在精神方面自己也无法满足妻子。

李萍在回顾过去时,觉得年轻时自己有些任性和冲动,但她称选择朱俊芳并没有感到后悔,她称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男人,这辈子就要与他白头偕老,无论贫贱灾祸,都要共同面对。

2018年,朱俊芳和妻子的爱情故事被央视评为“2018中国十大爱情故事”,并捧回了象征美好爱情的奖杯。

如今,老两口都已退休,每天在家买菜、锻炼身体,享受着天伦之乐,过着安稳平淡却恩爱依旧的生活。

朱俊芳1984年用一则征婚启事征来了令他非常满意的媳妇,一转眼,他与妻子风风雨雨、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三十多年。当初很多人都断言他们过不长久。可现在,他们的孙子都6岁了。

应该说朱俊芳与李萍的幸福结合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人们的思想观念得以逐渐改变,逐渐放开。

自朱俊芳刊登改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启事之后,通过各种媒体征婚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流行开来,不但报纸刊物纷纷开设了征婚专栏,广播电视也有了情感、征友等栏目,发展到如今,各地电视台还开办了各种现场相亲节目,人们的择偶方式更加多元化。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婚姻和择偶方式上谨慎低调,不喜四处张扬,偏于保守,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择偶选择范围。

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媒体征婚,这一中国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后的新鲜产物,为青年男女在现实相亲之外又搭建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邂逅的机会,使更多相隔千里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谓功德无量,利在千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